造訪台中的自然科學博物館
趕上 敦煌風華再現一展, 展期至10月1日
先給結論:這是我近期,不,應該說是近幾年看過最有內容也最用心的展覽

在觀展過程,無論是佈置或是參展文物, 都能感受到主辦單位的用心
(而且是由敦煌研究院的團隊親臨布置)
雖沒有提供語音導覽,但有固定時段的解說員導覽
很幸運碰到一位非常專業的解說員(對敦煌學有挺深入的研究)
除了針對參展文物做介紹, 還提及相關時空背景知識
(這位導覽員連我執都提到了,功力不一般)
這位導覽員去過敦煌石窟, 在針對石窟洞內介紹時
也不忘分享她的親身經歷,整個過程既豐富又有趣
兩小時的導覽, 腦中充實到快爆炸, 在此也向這位導覽員表達感謝之意

捨身飼虎圖

參展畫作包含許多佛教經典的佛傳、本生、因緣[註1]故事
有些畫雖然在書上看過介紹,但實際看到等比畫作卻是不同的感覺
就如捨身伺虎來說, 首次在書上看到這幅作品時, 我的想法是:好亂
經由書上介紹畫作故事以及筆觸後, 才對她有了基本(粗淺)的認識
但也僅止於下次再看到這幅畫時, 能指認出她的名字
這次在敦煌展見到這幅作品, 經由導覽員的介紹, 了解到要從哪些點切入欣賞
了解到這幅畫要說的雖然只有一件事, 但卻包含了前因後果

憑著腦海印象重現部分介紹內容:
以下兩張圖, 上圖為捨身飼虎的原圖, 下圖加上了欣賞順序框
一開始由此幅畫的中間點開始敘事(斜對角畫線交叉處即為此幅作品的中心點)
由順時針方向觀看 : 1 > 2 > 3 > 4 即為整幅畫的來龍去脈

捨身飼虎為薩朵太子的本生故事

  1. 薩朵王子上有兩位兄長, 大家感情很好, 某一次出遊見到老虎生產
    老虎媽媽已經餓很久了, 三位皇子都覺得她很可憐
    (但只有排行第三的薩朵太子真正發起了慈悲心行動)
  2. 薩朵王子請兩位哥哥先走, 自己隨後跟上
    接著自己找了個地方刺破喉嚨, 從山崖一躍而下捨身餵虎
    (為什麼要先刺破喉嚨, 因為要讓餓虎先喝點血才有力氣吃他的肉)
    (薩朵太子好貼心)
  3. 薩朵王子被餓虎吃了
  4. 另外兩位王子發現小弟怎一直沒跟上, 回頭找尋, 發現了薩朵王子的屍首,
    國王、王后大家都很悲痛, 抱著薩朵王子的屍首悲傷不已, 最後將其遺骨供俸入塔。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在科博館展佛學的東西好像很奇怪
其實佛學非常科學,甚至告訴了我們生死的意義及其來龍去脈
這反而是無法從一般人認知的”科學”中所得知的。
以下附上幾張展覽照片 (展覽可以拍照但不能開閃光燈):

涅槃窟

敦煌研究院的介紹
本次展覽中我很喜歡的作品, 涅槃中的佛陀神情祥和, 給人安定的感覺
最有趣的是其彩塑後面的壁畫人物所表現的情感層次
可以由人物的表情感受他們對生死的看法
由菩薩的神情感受到何謂“寂滅為樂”

重現藏經洞

雕像製作步驟 (由右至左)

千手千眼觀世音圖

非常細膩的畫作(無論是手上的用品或是民生表現)
手之所以會呈現黑色是因為顏料褪色了


當天中午左右開始觀展
直到五點閉館都還不算真正看完
(整整兩小時都沉浸在專業導覽中, 完全沒感覺到時光流逝)
有點後悔沒有一早就去
其他展品還有敦煌石窟中的特色建築裝飾, 如藻井、花磚等, 多達30~40幅的壁畫臨摹
另一個多媒體展區有敦煌研究院重現展品的記錄片(我也好想看)

有點想問台中人:科博館的展覽是不是都這麼用心啊?

不過沒關係,以後親自踏入敦煌這個佛教聖地參訪就行了 :)
當初看了一部”不負如來不負卿”的小說
書中主角即為鳩摩羅什 (在翻譯佛教經典有極多貢獻的大師, 他的一生也極具爭議)
於是又開始看起了這位先賢翻譯的經典
回頭看一下足跡, 覺得不可思議

(有宗教潔癖者勿看)
(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句出自六世達賴喇麻倉央嘉措所作的一首詩,好美)
(好像應該幫他編寫一下維基)

<<不負如來不負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1] 佛教故事分為 佛傳、本生、因緣 三類
  佛傳為敘述釋迦牟尼佛從入胎到成佛乃至涅槃等被神化的故事
  本生為釋迦牟尼佛若干前世救世度人的善行
  因緣則是釋迦牟尼佛度化眾生的故事